大膚小叫:「滅活」益生菌有益嗎?(盧景勳)
盧景勳「滅活」益生菌有益嗎?
生命十分奇妙,人類與大自然共存了數十萬年,身體裏面的微生物,與人類一起不斷演變進化去適應外在環境。身體的微生態平衡對健康尤其重要。很多傳統食物智慧都會烹調發酵食物,例如酸菜、泡菜、麵豉醬等含有豐富益生菌的食物。從前很多人會覺得,經烹煮的發酵食物,益生菌作用就會大大減低。我們以為益生菌死了,功能便失去。近年,科學家發現「煮熟」了的死菌也有類似活菌的作用。益生菌活體的「精華」,包括細胞碎片、細胞溶解產物和代謝產物例如酶(enzymes)、短鏈脂肪酸(short chain fatty acids, SCFAs)、多酚(polyphenols)等都是對人體有益的物質,統稱為後生元(postbiotics)。
後生元有仿似益生菌活菌的活性功能。有研究指出,經過加熱「滅活」的植物乳桿菌(Heat killed Lactobacillus plantarum)可以提升免疫系統的巨噬細胞(macrophages)產生白細胞介素IL-12,平衡引致過敏的IgE抗體的產生。另一方面,一些後生元呈現抗菌功能,後生元的調和免疫系統功能也體現在維護皮膚健康方面,益生菌的細胞溶解物能夠調和免疫系統,紓緩異位元性皮膚炎,並促進傷口痊癒和防止陽光傷害。另一種後生元胞外多糖,能夠刺激免疫系統的T細胞和天然殺手細胞增生,又有報告指出它有減少膽固醇吸收、保護心血管、抗潰瘍、抗氧化的效果。短鏈脂肪酸是其中一種常見的益生菌代謝物,當中的丁酸(butyrate)是腸道細胞的能量來源,幫助腸道細胞再生,並維持腸道上皮完整,又可以抑制因血管內壁發炎引致的動脈粥樣硬化。另一種短鏈脂肪酸丙酸(propionate)有抑制合成膽固醇的作用,發揮類似平衡膽固醇代謝的效果。
不同種類的後生元會發揮不同功用,它們較益生菌穩定及耐高溫,但科學界還需要更多研究,以認識後生元對身體的好處。傳統智慧告訴我們,我們需要進食不同種類的天然食材維持身體健康。間中進食烹煮的發酵食物,「煮」出後生元對腸道健康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