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放假要準備存貨填滿這框框是相當困難,不談市況,惟有找些生活上的體驗來分享。現時香港失業率高企,問題相當嚴重,筆者相當慶幸並非今時今日才出道,否則事業路上肯定崎嶇得多。
筆者一位朋友剛大學畢業,從他口中得知,現時求職文化與當年原來已經大有分別,筆者以往見工時,面試話題主要是考驗分析能力及業內常識,但今時今日求職者就刻意強調自己的背景及關係網絡,香港中國化,是頗為明顯的情況。面試問題「你可為公司作甚麼貢獻」,今日的答案會是圍繞着可以即時為公司帶來多少生意額。
僧多粥少,各出奇謀是理所當然,筆者沒有甚麼關係又不擅辭令,今時今日已不合時宜,但據筆者朋友告知,部份人的背景是貨真價實,但更多卻是言過其實,務求先奪得職位日後才算,反正人事部不會輕言辭退,證明自己眼光偏差。
實事求是風氣不再
適逢筆者另一位朋友逆市創業,於香港這種營商環境下,中小企要生存非常困難,所以成本控制是非常嚴謹,人手相當少要行精兵制,在招聘過程中便曾遭遇過不快的情況。
筆者朋友當然不會要求甚麼關係,而只以工作上的技術要求作為主要考慮,但求職者為求成功,唔識扮識,結果在上班後交不到功課,最後還是被辭退了。
現時經濟環境困難,求職競爭激烈,失業者不安的情緒也值得體諒,但因此而起的誇大文化卻令人惋惜,誇大技術或背景瞞天過海,效果只不過一時,筆者還是喜歡當年比較實事求是的風氣。其實股市中這種吹水現象也是由來已久,公司背景以至產品技術及市場,常被美化至無限好來吸引投資者,難得幾番循環中始終有人相信,此地的投機取巧文化特質,實在是有反思的必要。
電郵:[email protected]
黃國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