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藤麻理惠與鹹魚 - 葉一南

蘋果日報 2020/04/11 02:20

好食唔懶飛斷捨離近藤麻理惠葉一南

最近又再聽到Marie Kondo近藤麻理惠的名字。先是朋友們賦閒在家,大量時間收拾居所,於是在群組內說起這位世上最出名「整理教主」的執屋方法。執屋執到上Netflix,她是第一人,信徒最多在美國。作為病態的包拗頸,我本着「人人讚好必有古怪」的心態,多年來仍無法完整看完一集執屋達人的節目。上星期畢明介紹每月好戲,泰國片「無痛斷捨離」,當中形容Marie Kondo為「扮成天使的魔鬼」,有知音,立即拍手。然後,這位好友星期日寫了一篇文章,認真與Marie Kondo唱反調,「做人唔感情用事,同鹹魚有乜分別」。笑了。一不離三,容我伸多一腳。

執屋沒問題,各有方法,煞有介事出書教人,很無聊。葉氏包拗頸理論:如果家裏存了太多物事,自然會忍不住清理,順其自然;如堅持不收拾妥當,應當再沒位置放新事物,那也好,減低消費意欲;堆積如山,依然買呀買,節目見的大多是這些人,收集狂是精神科問題,不是如何摺好一件衫,或如何拋掉舊物的問題,對不對?如有這情況,速速求醫,或靜坐內觀,看看念頭,比較有效。世上不只我一個包拗頸,有人訪問曾經在節目出現的主人,執靚之後,隔了一段時間,打回原形。拋掉舊物,多了空間,即是可以再買啦,死未。

我未能成功看完一整集節目,因為感覺Marie Kondo的一些主要理念,廢得來又做作。如果大家是她的粉絲,這篇文章無謂看下去,包拗頸的評語自然不能太客氣。她認為不要把「拋棄」思考為「拋棄」,改為選擇性地保留那些令大家"sparks joy"的東西,比較正面,不再動心的舊物,說聲「多謝」它們,然後可以不要。我完全不明白這是甚麼道理,更不明白為甚麼她的粉絲會明白。每一件我們買下存下的東西,都曾經sparks joy,分別是時間長短。我有一位購物狂老朋友,他每星期都買一堆東西,有一些快樂一星期,有一些快樂兩天,然後送出門,那算不算與Marie Kondo切合?簡單一點說,老夫老妻不再每天sparks joy,幾十年路程當中總有機會發生,是否說聲「謝謝,我現在去找另一個怦然心動」的便分手?應否先探討互相改進的方法?

我想說的是,如果是身外物,想拋掉便拋棄,「屋內太亂再沒位置」已經是足夠原因。硬升格為生活態度,甚麼專注淡靜,便是矯情。斷捨離不是無情,是萬物有情。一件舊物,今天不心動,可以想想當天為何心動,之後能否重建感情,這不是更有趣更怡然自得?最近看了一段片,一位女士教大家如何用一條男裝內褲做成簡單面罩,在防疫時期發揮作用,我突然感覺自己洗舊了又未穿洞的孖煙囪很sparks joy。

二十年前與女友相識,她以為我隨時準備走佬,因為我只得兩篋衣服及一些書本,另加不多過二十張舊相片。是的,三十多歲只留有二十張相片。二十年後我們結了婚,我也不過多了一些衣服及書本,以及京都買回來的舊杯碟。包拗頸另一理論:令人心動的事物太多,看過,留在記憶便好,不一定要擁有,本來無一物,有甚麼要拋掉?所以,當我知道Kondo大師出了自己的購物網站,一邊叫粉絲「謝謝,拜拜」,另一邊叫他們買更多的東西,差些彈起。一個放在枱頭「禪花園」裝飾,140美元;一個黑漆漆不知甚麼用途的兜,145美元,這些產品,她的粉絲看了會不會sparks joy,我不知道,我看了,只會sparks fire,心頭火起,咁都得?抗疫在家,不用想太多甚麼斷捨離,執屋便執屋,信大師不如信自己,不做一條鹹魚便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