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委會︱減醣飯煲功效成疑 實試一般飯煲加水效果相同 兩招助糖尿病患照常食飯

蘋果日報 2021/06/16 00:16

減醣減醣電飯煲糖尿病食飯白飯血糖澱粉質碳水化合物消委會

對於糖尿病人來說,要控制澱粉質的攝取,白飯、薯仔等一律要戒,為此不少牌子推出「減醣電飯煲」,聲稱其可以減少白飯中的碳水化合物,成為糖尿病人的福音。不過消委會測試11款減醣電飯煲樣本,當中的減醣功效成疑,不建議糖尿病患者依賴減醣電飯煲來控制病情。

消委會測試碳水化合物含量平均只減4%

市面上的減醣電飯煲,多數利用内外兩層的設計,將米置於帶孔的內層,水置於外層。煮飯過程中,部份碳水化合物(醣)會溶於米水中,因此電飯煲會在中途分離内外層,排走含醣的米水,再把米飯徹底蒸熟,藉此減低米飯的含醣量。
消委會測試11款減醣電飯煲樣本,不少都逾千元,不過以每100克米飯計,煮出來的「減醣飯」的平均碳水化合物含量,只較傳統電飯煲煮正常米飯的少約4%。其中3款樣本的減幅低於1成,有一款的碳水化合物含量更反超正常米飯,高出1.7%。

減醣飯吸水量強致減醣假象

其實減醣電飯煲有減醣的功效,甚至標榜可減醣三至四成,主要是因為吸水量較強。本報早前找來香港科技大學化學及生物工程學系工程教育助理教授劉元帥做過實驗,發現實際上只有1-3%的醣溶在米水中,減掉的醣量,大概只等於吃少一湯匙飯。
實驗中同樣煲200克米,減醣電飯煲可煮出三倍重的飯量(約650克飯),但普通電飯煲煮的飯只多重兩倍(約430克),換言之減醣電飯煲吸多了一倍水份(約200克)。當含水量較普通米飯高,容積就會較大,若使用減醣電飯煲替代普通電飯煲,而進食的飯量維持不變,實際只是攝取多了水份,變相吃少了碳水化合物。
empty
減醣飯雖然篩走了少量的澱粉質,但水分較多,飯粒會較腍軟及較容易消化,反令升糖指數上升。

減醣飯或流失營養 飯變軟反易升糖

此外,由於減醣電飯煲用水量較多,部份營養素例如水溶性維生素B,或會同時溶入水中而流走。因此,減醣飯的營養價值估計較低,兒童、少年或體重過輕的人士進食減醣飯或會妨礙他們的成長或增重。
減醣電飯煲的減醣效果表現不一,再加上減醣飯雖然篩走了少量的澱粉質,但水分較多,飯粒會較腍軟及較容易消化,反令升糖指數上升。衞生署不建議糖尿病患者依賴減醣電飯煲來控制病情。即使糖尿病患者決定使用減醣電飯煲,亦應遵從醫護人員建議的穀物類食物進食分量,避免因進食過量穀物類食物引致血糖上升的反效果。
empty
全穀米(例如紅米、糙米等),不經打磨,因而含有較豐富的膳食纖維,是升糖指數較低的食物。

兩個方法降飯血糖

其實只要把白飯放雪櫃隔夜才食用,同樣可以降低血糖升幅。科大化學系助理項目經理陳浩懷博士解釋,將煮熟後的薯仔、白飯冷藏,會改變澱粉質結構而產生「抗性澱粉」。抗性澱粉能「抵抗」小腸内的消化酶,使身體較難從中獲取能量,同時可延緩血糖上升,亦有研究顯示可令餐後血糖會相對穩定,不容易覺得疲倦、打瞌睡。而且每克抗性澱粉只提供2大卡熱量,比普通澱粉少一半,不過以整碗飯計算,實質總熱量只能減少3-5%。
此外,全穀米(例如紅米、糙米等),不經打磨,因而含有較豐富的膳食纖維,是升糖指數較低的食物。而且有助增加飽肚感,從而控制體重和減低因肥胖而患上慢性疾病的風險,亦能保持腸道健康和穩定血糖。因此不論是健康的人士或糖尿病患者,亦適宜多選用全穀米,在日常飲食中建議以全穀米代替部份白米。另外,白米中,印度basmati米及澳洲doongara米的升糖指數相對較低,糯米和白米的升糖指數則較高。而米以外的選擇中,通粉、意粉、蕎麥麵等升糖指數亦是相對較低,糖尿病人可以選擇。
記者:鄭詩詠
編輯:鄒仲安
-----------------------------
蘋果App大升級 更簡潔更就手!了解更多立即下載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