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小景:寒風中走來的間諜 - 董橋

蘋果日報 2002/01/21 00:00


一九七九年是我寄居英國的最後一年,AnthonyBlunt間諜案內情正式公開,輿論波濤翻騰了相當長一段時間。那時候,我有兩個朋友認識布倫特,一個是學院裏的研究生,一個是替我搜羅舊版小說的舊書商。研究生稱讚布倫特給法國古典主義繪畫奠基人NicolasPoussin的藝術生涯作了徹底的解構;舊書商懷念布倫特平和誠懇的言談舉止。研究生差點入門拜師;舊書商替他搜集過絕版書。
誰都想不到這位英國著名美術史學家會是蘇聯間諜,無風無浪幾十年,臨老紙包不住火。MirandaCarter新寫的傳記《AnthonyBlunt:HisLive》最近出版,我是在美國報上看到書評才又想起二十三年前的那段大新聞。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在劍橋三一學院執教已經捲進蘇聯的間諜工作。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他在英國軍事情報機關MI-5服務,樓台近水,機密消息源源供應給蘇聯人,還可以第一時間給叛國的同伙通風報信,確保他們安全進退。
大戰結束,布倫特洗手不幹,卻跟蘇聯諜報人員藕斷絲連,保持接觸,一九五一年安排劍橋諜網裏的兩個同伙GuyBurgess和DonaldMaclean脫身逃離英國。一九六四年,他們這四大國賊中的KimPhilby叛變自首,和盤認罪,英國當局抓走布倫特,逼他供出原委,准免起訴,全案保密。他退休七年後的一九七九年,機密檔案忽然曝光,首相鐵娘子站出來證實他是蘇諜。一九八三年春天,他七十六歲辭世。
那年,媒體大量報道布倫特的生平事蹟,全世界追着看。一九三七年起,他發表了幾十種重要的學術論文和著作,奠定了美術史專家的地位。和平那年當上英國皇家御用美術鑑定家,一九四七年出任CourtauldInstituteofArt的院長,那是世界著名的美術史研究重鎮。我那個朋友原先決定去這家學院深造,後來牛津收了他才改變初衷。
MichikoKakutani說,早年讀書人往往迷戀馬克思主義學說,調一下情也就都淡掉了,只剩布倫特泥足深陷。新傳記的作者米蘭達說,布倫特生在牧師家庭,同性戀,自覺是個局外人,對權勢又愛又恨,寧願用馬克思主義去填補心中的宗教虛幻意識。布倫特也許相信從事間諜工作是亂世的「作為」,是甩掉旁觀者身份的途徑。
到了蘇聯頭頭要他赴蘇定居,布倫特一口拒絕,說他沒辦法適應那邊的生活:他的間諜作為終於成了人生中另一類虛幻了。晚年,他的爵士封號、他的榮譽學位和所有學術銜頭全部剝掉,心靈深處永遠飄着莫斯科徹骨的寒風。


電郵:[email protected]


逢周一、三、五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