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今日

有的自稱報關公司 有的竟是除名企業
內地「供港魚場」愈揭愈騎呢

蘋果日報 2005/09/01 00:00


【本報訊】自前日香港記者踢爆,部份深圳供港淡水魚註冊養殖場資料不盡不實後,昨日記者再深入查證政府所提供的內地供港魚場名單中各養殖場,揭發更多離奇古怪現象,包括魚場登記電話竟是報關公司、織帶公司;而最離譜的是,名單上其中兩家養殖場,早前已被深圳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列入出口食用水生動物養殖場註冊證書「失效企業」名單內;換言之,該兩公司早已被吊銷出口淡水魚資格。
國家質檢總局辦公室發言人昨稱,該局也是接獲香港傳媒查詢註冊魚場名單問題,才知悉名單上的魚場有問題,她強調目前尚未了解詳情,「(魚場)具體情況仍在了解當中,正在調查實際情況。」
港方稱北上巡視核實
衞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長周一嶽昨稱,質檢總局昨日已開會討論註冊魚場問題,相信稍後會向港府交代,食環署會派員逐一巡視魚場,核實魚場的註冊條件、環境、飼養方法以及輸港程序,「我哋一定會派人到內地再核實魚場情況,同佢哋魚量有幾多同養邊啲魚,我哋希望盡快同質檢總局澄清名單內容同詳細情況,然後再話畀大家知。」食環署發言人昨晚表示,正安排人員巡視獲註冊的魚場,該署仍未派員到內地巡視。
珠海檢驗檢疫局局長陳博文則表示,日前公布的十八個註冊魚場中,八個位於珠海,全部有運作沒有荒廢。
魚場從未見檢疫人員
深圳兩家被吊銷出口淡水魚資格的養殖場,分別是「深圳旭聯海洋生物養殖有限公司」和「深圳市寶安區朝陽魚場」,根據深圳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網頁最新資料記載,「朝陽魚場」於本年六月八日遭吊銷出口食用水生物養殖場註冊證書,而「旭聯」亦於差不多時間遭吊銷註冊證書。離奇的是兩家養殖場的名字,竟在深圳供港淡水魚註冊養殖場資料中。
旭聯職工透露,公司主要飼養鹹水魚,包括貝類和魚苗,不了解老闆供應淡水魚來港情況。
記者昨日到「龍崗山塘尾魚場」採訪,它位於南約村內的聯和村一處山頂,並與墓園毗鄰,除養鯇魚、大頭魚和鯽魚外,兼養數千隻鴨,鴨糞排出作為淡水魚的飼料,衞生情況未知是否受影響,由於老闆和撈魚工人不在,僅留下一名姓周的女工看守魚塘。她指該塘淡水魚過往一直有輸港,但未聽聞已成為註冊魚場名單之列,亦無見過檢疫人員到臨測試。
名單中提供有關「山塘尾魚場」的聯絡電話,記者致電查詢,接聽者一時說是住宅電話,一時說是報關公司,離奇古怪。
另一個「龍崗高州養殖場」,位於碧嶺村隔籬的湯坑村,面積僅是呈報五百畝的四成左右,細小很多,工人表示不知該魚塘已列入供港淡水魚魚場名單內,平日亦不見有檢疫人員到訪。
部份魚塘面積不符實
而坪山鎮碧嶺村內有一個叫「生態養殖場」的魚場,只得數十畝,與提供的數字八百畝差天共地。工人指養殖場很多塘早被填平,現存者面積十分細小,應無淡水魚輸港,「生態養殖場」接聽電話者,說出的名字是另一間公司。
名單上的「公明東坑村魚場」,連最後一位塘主亦於兩個月前搬走撤離,全部塘已變成荒廢魚塘,根本無魚可賣,又如何出口,竟列入供港淡水魚註冊養殖場名單內。
據了解,內地很多所謂大型養殖場,至今已變成中間人的角色,將各個細小魚塘的淡水魚收集,然後當成自己塘中飼養再運輸出口,故此品質極不穩定,而且他們兼營不同的生意,所以登記的聯絡電話號碼往往不是魚場直屬電話。
empty
empty
深圳檢驗檢疫局的網頁上,備有關於出口食用水產養殖場資料,當中兩個列入供港養殖場的魚場(黃色所示),原來註冊證書已失效。
互聯網
empty
《山塘尾》魚塘兼養數千隻鴨,鴨糞更充作淡水魚飼料。
empty
《生態村》養殖場部份魚塘早已填平縮小。
empty
《高州》養殖場塘地細小,僅約二百畝,並非如資料所述的有五百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