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文風波】法國學者聯署指袁國勇種族歧視 馮晞乾斥扭曲原意促道歉

立場新聞 2020/03/27 14:32


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及名譽助理教授龍振邦,在 3 月 18 日於《明報》以〈大流行緣起武漢 十七年教訓盡忘〉撰文,其後撤回。法國尚慕蘭里昂第三大學學者蘇哲安(Jon Solomon)認為文章構成「殖民種族歧視(colonial racism)」,於網上發起聯署要求校方調查袁國勇及重新考慮其聘任等,並且將聯署信中譯本投稿至《立場新聞》
知名作家馮睎乾今日(27 日)表示,蘇哲安必須向袁國勇和龍振邦道歉,因為蘇哲安直接將文中「中國人劣質文化」,以及「中國人陋習劣根」兩詞扭曲原文句意,認為蘇哲安根本不應該拿「劣質錯譯」來問罪,如果不道歉,「我認為他和其支持者,就連學者的基本道德也沒有,必須譴責。」
稱不應以錯譯作問罪基礎
馮睎乾在《蘋果日報》專欄指出,蘇哲安除了對於 "colonial racism"(殖民種族歧視)一知半解之外,把「中國人劣質文化」譯作 "the inferior culture of the Chinese"、以及將「中國人陋習劣根」譯作 "the degenerate customs and inferior root stock of the Chinese people" 也不理想,當中有兩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馮指英文 inferior 可解「低劣」或「較低劣」,承襲了拉丁文 inferior 兩個涵義。一般來說,「劣」字譯 inferior 並無問題,但在目前語境(尤其是 inferior root stock)則極有問題,「對文字敏感者(像研究翻譯理論的蘇哲安),不可能不察覺先把『劣』翻成inferior,然後提『種族歧視』,不諳中文的讀者必然把它理解為『較(別的民族)低劣』,從而更有效坐實龍、袁的『種族歧視罪』」。馮認為這種譯法使用了「循環論證」手法,「真是無心之失?」
第二個原因,馮指袁國勇和龍振邦的文章是寫「陋習劣根」,不過蘇哲安的英文譯文就寫成 "stock"。馮表示英文的 "stock",中文解作血統、世系,或動物原種,中文可按文理譯為「種」,而「種」跟「根」並不同:「你是否認為『根』即是『種』?若是,『賤種』即『賤種』、『物種』即『物種』、『陳云根』即『陳云種』,對不對?若否,請你告訴我:為什麼閣下英譯會出現 stock 此字?是文字插贓嗎?」
馮晞乾指他查過「劣根」一詞,實非古語,只是「劣根性」簡寫,跟「原種」(root stock)無關。 如果要翻譯「劣根性」,他參考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的《文學與社會:現代漢語高級讀本》(Literature and Society: Advanced Reader of Modern Chinese),應該譯作 "deep-rooted bad habits",「這譯法完全符合現代中國人對該詞的理解。」
不認同袁國勇文章涉種族主義
早在 24 日,馮晞乾已經在專欄表示請蘇哲安撤回言論,認為蘇哲安對於袁國勇和龍振邦文章的解讀「完全錯誤」。馮表示,傳統「種族主義」以科學包裝種族高低,早已絕跡學界,雖然袁、龍兩人是醫生,「但有否提出關於種族高低的「科學」論證呢?沒有。有否比較中國人與他族的優劣呢?沒有。有否強調中國文化無法改變呢?也沒有。」馮當時並且已經指出,將「劣根」譯成 "inferior root stock" 是不準確,「完全是望文生義,張冠李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