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肺炎】牛津疫苗為何如此快進入臨床階段?

立場新聞 2020/04/28 10:47


全球武漢肺炎(COVID-19)疫情嚴峻,疫苗研發刻不容緩。各國學者正馬不停蹄地研發新疫苗,其中牛津大學的研究進度理想,獼猴疫苗實驗預防效果顯著,團隊上周已展開臨床測試
現時大部份研究為小型臨床測試,只邀請數百人測試疫苗安全性。不過牛津大學詹納研究所(Jenner Institute)的新疫苗進度特別理想,因為研究團隊早在今次疫情爆發前,已開始研究針對其他冠狀病毒的疫苗,並已經初步測試,確認對人類無害。今次由牛津詹納研究所總監 Adrian Hill 帶領的研究,其實已橫跨數十年。 Hill 最初是希望修改一種能感染黑猩猩、名為腺病毒(adenoviruses)的呼吸道病毒為載體,加入抗原基因,由此觸發人類對瘧疾以及其及疾病的免疫反應。在過去 20 年期間,該研究所已作超過 70 個臨床測試,了解該疫苗是否可令人體對引致瘧疾寄生蟲產生免疫反應,可惜一直都成效不顯著。
Hill 的同事免疫學家 Sarah Gilbert 利用他的發現,修改了同一種腺病毒製作 MERS 的腺病毒載體疫苗。該疫苗在英國經臨床測試證實安全,並且在上年 12 月於沙特阿拉伯測試。年初中國傳出科學家在武漢辨別到一種新病毒基因後,她隨即嘗試以同一種黑猩猩病毒疫苗測試是否能以此疫苗控制新病毒。如果今次測試成效理想,加上 Hill 在 2014 年基於黑猩猩病毒準備的疫苗,相信將可大規模生產。團隊其他科學家正與亞洲和歐洲等地藥廠合作,準備一旦疫苗獲批將可大量生產。然而,團隊仍未與北美地區的藥廠達成協議,因當地藥廠一般要求獨家製作權才會投資生產疫苗。 Hill 向《紐時》坦言,自己不同意在全球疫情大爆發時,要求有獨家權。「所以我們向不同藥廠商議,沒有人可從中謀取暴利。」
該大型臨床測試將會邀請超過 6,000 名志願者參與,以測試疫苗安全性及效用。測試首階段將有約 1,000 人參與,下月將會開始第二及三階段,測試另外 5,000 人。牛津研究人員亦指疫苗已獲相關政府部門緊急批准,若確認疫苗有效,首數百萬劑將可在 9 月推出。美國國家健康研究所(Nation Institutes of Health, U.S.)上月在 6 隻獼猴注射牛津疫苗,之後再讓牠們曝露於大量 SARS-CoV-2 。接種了疫苗的 6 隻獼猴在 28 日後仍然健康,但其他無接種疫苗的獼猴則出現病徵。不過研究人員仍在分析有關數據,並計劃在下星期投稿至同儕審核期刊。他們強調疫苗在獼猴身上產生免疫力,並不代表人體也有類似效果。
疫苗研究成功與否的另一關鍵,是未來數周有沒有足夠人感染到病毒。Hill 表示:「我們可能是全國少數希望未來數周感染人數可繼續維持該高位的人。」原因是現時研究未可直接感染患者,需依賴日常感染確認疫苗效用是否比安慰劑有效,一旦感染數太少,研究人員就難以準確比較效用。
蓋茨基金會疫苗計劃總監 Emilio Emini 指,現時需要開發多種疫苗,因為不同疫苗在不同人身上可能有不同效果,也可減少疫苗生產出現樽頸。Emini 強調,雖然現時未知牛津疫苗是否有效,但即使最後發現無效,仍可令科學家更了解到病毒病理以及人體免疫反應。相關知識也可幫助政府、捐贈者、藥廠和其他科學家繼續研發新疫苗。
另外其餘數間藥廠也在開發新疫苗,包搭開展了小型臨床測試的美國藥廠 Moderna 及 Inovio、中國藥廠康希諾生物。在獼猴實驗中發現疫苗有效的中國公司北京科興也正開始臨床測試
文/Edward H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