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藝文地圖(2019-4-10)
什麼是「機遇」?近年香港政府不斷配合中國官方主旋律,常以創造機遇包裝「大灣區」、「明日大嶼」等項目,但這些是機遇抑或毒藥,大家心裡有數。
今年的 WMA 展覽便以「機遇」為題,展出8位藝術家和10位學生,以攝影、視覺藝術和文字,道出他們對於「機遇」的困惑、思考和實踐。作品涵蓋議題包括香港的教育體制、城市保育、土地運用等,與觀眾共思「機遇」與香港的未來。
此外,浪人劇場將於本周重演《棒球場上的亞熱帶少年》同樣於香港的處境息息相關——「我們身處香港,彷彿也在流浪;借歷史尋回人的內心,重塑自己」。故事以清末的「留美幼童」計劃為背景,講述一群亞熱帶少年身處異國的夢與憾。
比較文學節 2019《?現代》亦會於本周閉幕,今屆重點探討在西方對現代的定義外的可能性、演繹和重新定義;攝影師陳的與《非分熟女》導演曾翠珊會進行一場對談,分享彼此在創作與恐懼之間的故事。
[講座] 對談紀實攝影 葉英傑 X 余偉建 X 黃勤帶
[劇場] 浪人劇場《棒球場上的亞熱帶少年》(載譽重演)
[講座] 創作與恐懼之間 - 攝影師陳的 X 導演曾翠珊對談
[展覽] Opportunity 機遇!WMA 年度展覽
[電影] MOViE MOViE anifest 動画藝術祭2019開幕
[音樂] 無伴奏說唱劇場 《維多利雅講》 足本加料同你繼續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