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琥珀】發現近億年微型千足蟲 僅有 8.2 毫米

立場新聞 2019/05/06 12:34


雖然白堊紀屬恐龍這些龐然巨物橫行的時代,但當時已有一些微型無脊椎動物成功繁衍,甚至到現在仍存活於世上。上周刊於 ZooKeys 的研究指,在緬甸琥珀中發現一種全新、僅有 8.2 毫米長的千足蟲,比現代所有千足蟲都細小;由於其形態學上與現代後裔有明顯差異,因此團隊將之分類到全新亞目,這個稱為 Burmanopetalum inexpectatum 的樣本是美肢馬陸亞目 (Callipodida) 下的第四個已知成員。
B. inexpectatum 並非迄今唯一在琥珀找到的遠古節肢動物 (arthropod) ,實際上團隊正是在 529 個其他節肢動物樣本中找到牠,所以其名字後半部的 inexpectatum 有「意想不到 (unexpected) 」的意思,而 Burmanopetalum 則代表了其發現地緬甸的英文舊稱 Burma 。
empty
Credit: Stove, P. & et al. (2019).
團隊透過 3D X 光顯微技術,分析到當中一些以舊有技術難以找到的微細組織,並顯示 Burmanopetalum 這個亞目的成員早在至少一億年前已出現於地球。
領導研究的保加利亞國家自然博物館動物學家 Pavel Stoev 指,即使過去一億年來地球曾出現多次氣候變化,千足蟲整體外貌也保持相似,只有部份形態改變幫助適應環境。
無參與研究的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節肢動物專家 Greg Edgecombe 補充,在整個中生代的 1.85 億年時段,現代學者只曾發現到十數個千足蟲樣本,緬甸琥珀的發現正在增加我們對這個綱的演化歷史。
是次所用的琥珀由德國收藏家 Patrick Müller 借出,他擁有現今歐洲最大、全球第三大的琥珀收藏, Stoev 亦可隨時研究他超過 400 件琥珀藏品,部份現時已收藏於德國波恩的柯尼希博物館,團隊的研究數據現時也開放給民眾參考。 Müller 的另一件緬甸琥珀去年也被發現有一隻扁蝨更被蜘蛛網纏繞,讓學界了解史前蜘蛛與扁蝨的生態關係。
現時大部份緬甸出產的琥珀,來自緬北胡康河谷。該地產出的琥珀自公元後一世紀已開始被開採作貿易之用,當中大多數藏有白堊紀的動植物,是全球考古重要來源。此前已有不同團隊從中發現過反鳥亞綱 (Enantiornithes) 雛鳥史前地獄蟻瘧蚊祖先等等。
然而胡康河谷被克欽獨立軍所控制,琥珀的開採與販賣均不受政府規管,學界相信很多含未見過生物的琥珀已落入私人收藏家手中,所以經常密切留意琥珀的私人交易市場。
報告:
Stove, P., Moritz, L. & Wesener, T. (2019). Dwarfs under dinosaur legs: a new millipede of the order Callipodida (Diplopoda) from Cretaceous amber of Burma. ZooKeys 841: 79-96. doi: 10.3897/zookeys.841.34991
文/Alan Chiu 、審核/Edward H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