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端氣候致每年全球最多 43% 主糧產量波動

立場新聞 2019/05/06 16:45


隨著氣候變化加劇,各地都面臨更多旱災、熱浪,又或嚴寒天氣。最新刊於 Environmental Reserach Letters 的研究發現,每年粟米、稻米、黃豆與春麥的產量變動,有 18-43% 是源於這些極端天氣事件。
由墨爾本大學極端氣候卓越中心的 Elisabeth Vogel 領導的團隊,以機器學習演算法,從全球農業及氣候數據,計算哪種氣候因素對主糧產量波動最有影響力。
最終團隊發現,預測產量的最重要因素並非降雨量變化,而是溫度變動。同時,團隊發現全球糧食產量最多的生產熱點如北美與歐洲,大部份都最受極端天氣影響。去年,c曾有研究發現較高氣溫會滋生更多蝗蟲、介殼蟲等農業害蟲,危害世界糧食供應,到 2100 年全球小麥產量更會因此跌近一半
團隊又指出,除了這些生產熱點外,極端天氣也會對一些極依賴農業維生地區造成毀滅性破壞,例如非洲的栗米產量變動正正與氣候因素有很強互動性。
Vogel 指,雖然非洲栗米產量僅相當於北美的 3% ,未必會影響全球糧食供應,但這種非常依賴天氣的特性,令該地區糧食安全在氣候變化加劇下面臨更大威脅,而研究強調了現代農業要有更高適應力才可減低氣候問題帶來的破壞。
報告:
Vogel, E., Donat, M.G., Alexander, L.V. & et al. (2019). The effects of climate extremes on global agricultural yields. Environmental Research Letters Vol14(5). DOI: 10.1088/1748-9326/ab154b
文/Alan Chiu 、審核/Edward H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