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兒觸覺感出生前或已發展

立場新聞 2019/05/06 17:27


母親的輕撫對於初生嬰兒而言極為重要,更可促進兩者關係。最新刊於《科學》的研究發現,小鼠腦部對觸感敏銳度會在出生前大幅增加。
觸碰感覺讓生物可以準確感知外在環境變化,與同伴溝通相處等。以往有研究就指出,生物觸碰感知機制成熟後,大腦皮質 (Cerebal cortex) 上就如同建立了一幅圖譜:在不同位置觸碰身體時,大腦相應區域也會同時變得活躍。然而,科學家仍未清楚觸碰感覺是怎樣發展而成。有部份科學家估計,幼兒成長時會透過觸碰慢慢建立感知圖譜。最新研究則指出,負責處理身體各處傳來、不同觸覺訊號的感知圖譜早已在出生前形成,發現或可推翻此假說。
相比起其他動物,小鼠腦部皮質的感知區域較特別,可容易地從顯微鏡下以染劑觀察。為了解觸感系統,西班牙 Miguel Hernández 大學的研究團隊測量了小鼠腦部在不同時期的改變,並發現小鼠的觸覺感知圖譜早於胚胎時期已形成。
另外,研究又顯示丘腦 (thalamus) 發出的腦部訊號會刺激神經元,形成觸覺感知圖譜。相反,在欠缺丘腦訊號下,小鼠在發育時則未能發展出成熟的觸覺感知圖譜。過往研究也曾發現,腦部辨識感知或對其作反應等功能,都是由腦神經訊號刺激下,使神經元增生發展。
現時研究雖未能確認人類的觸碰感知的發展機制也是否一樣,但團隊估計,從演化角度而言,人類也一樣在胚胎初期已發展出觸感圖譜,而由於過往研究曾指出丘腦亦涉及類似感知系統發展,相信也是由此機制發展而成。 
報告:
Antón-Bolaños, N., Sempere-Ferràndez, A., Guillamón-Vivancos, T. & et al. (2019). Prenatal activity from thalamic neurons governs the emergence of functional cortical maps in mice. Science, DOI: 10.1126/science.aav7617
文/Edwad Ho、審核/Alan Ch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