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四三十】學生不理家長反對到維園 「再唔嚟,可能就無」

立場新聞 2019/06/04 19:04


六四屠城三十週年,支聯會繼續發起維園燭光晚會悼念死難者,但在晚會開始前數小時,已有數百人到場,當中包括香港真光書院中四學生馬子悠和陳昉情,其中陳昉情表示,過去因為家長反對從來無參與六四晚會,今年首次背著父母出席,因為擔心《逃犯條例》修訂通過之後,香港人再無空間悼念六四死難者,故即使快將考試,亦決意出席「再唔嚟,可能就無,理唔到咁多。」
馬子悠和陳昉情四時許到達維園,出席燭光晚會,他們指在朋友圈子中,大部分人對「六四」都不太關心,故只有二人結伴出席。「呢件事發生喺我哋附近,就喺共產黨嘅政權下,我哋點都要關心返,同埋要傳承落去。」馬子悠稱,希望未了解過六四的同學,能夠主動關心歷史。
母親憂兒子日後無自由談六四
已經參與六四晚六二十多年的黎小姐,今年第二年帶同 8 歲的兒子出席,「兒子年紀開始大,希望可讓他了解三十年前八九六四的狀況。」她向兒子展示六四時的照片,希望他知道當年學生和平爭取民主,但軍隊入城鎮壓造成破壞和傷亡。
她表示不擔心兒子一代人,會因為無親眼目睹而淡忘六四屠城,她反而擔心日後社會無足夠保障,容許他們繼續談論六四,她希望兒子將來仍然有自由,並寄望他能為人權、自由而發聲。
三代同堂悼六四
43 歲的謝太,就和 9 歲兒子和 70 歲母親,首次三代同堂到場悼念六四。她指近年見兒子長大,思想開始成熟,主動問他是否想今晚來維園,「一同悼念 30 年前在北京為民主自由燃點生命燭光的人。」
今年9 歲、讀小三的希賢表示,以前在學校未聽過六四,最近從母親口中得知當年的事,「覺得好嬲,點解政府要殺咗嗰啲想要自由的人」,「有啲無人性囉。」希賢看到晚會現場有人在唱歌,「覺得好嘈」。
年近70 歲的張太是希賢的婆婆,「好似我個孫咁講,大家都愛自由,你唔可以殺咗爭取自由的人。」她又稱悼念六四無關政治立場,「殺人就係唔啱,殺一個都唔啱,仲要殺咗咁多人。」
法藉教師:香港近年氣氛感到害怕
不願意上鏡的法籍教師 Mr. Francis 表示,他在 1989 年到港定居,當年六四鎮壓的畫面仍深刻烙印在他的腦海裡,對他而言六四不能或忘。
在香港住了三十年,Mr. Francis 坦言香港近年的氣氛令他對未來感到害怕,他已將香港視為自己的家,會選擇留在香港,但直言大部份香港人和他一樣,都活於惶恐之中,認為香港未來只會變得更差。
王婆婆:港人應合力對抗中共
不少社運常客亦來到維園,其中王婆婆就舉著黑色雨傘,並在傘上舖上英國國旗,她批評中共不可信,「香港要自救就必須要自主」,她表示支持香港獨立,強調香港人要協力對抗中央,保護殖民地時期建立的法治、民主核心價值,又呼籲港人參與星期日反逃犯條例大遊行。
而2012 年開始為六四畫畫的畫家 Perry Dino ,就在維園展示他為六四而畫的新作「89 64 30」,他過去經常在社運現場作畫,今次因天雨關係事前已完成作品,他希望看畫的人,尤其是 1989 年未出世的下一代知道歷史真相,「呢個係一個事實,真正發生過,我從電視親眼見過。」他又強調,有生之年都會繼續畫六四這個主題。
Perry Dino 又表示,畫畫前參考不少新聞相,發覺場面太血腥,心情冷靜後才開始畫,將血腥場面以黑白灰色調呈現,意念也來自他很欣賞的畢加索作品「格爾尼卡」。
對於六四三十周年,他期望以後談起六四,不用避忌,「大陸亦不用虛怯,不讓封從德過關是事實就承認吧,好像德國,可能更好。」作為畫家,他更希望有天民主來臨,「到時我畫的民主女神會有不同表情,會笑的。」
而「女長毛」雷玉蓮亦有到場,她表示過去每一年都有出席六四晚會,每年都會帶同一件血衣,一個人偶,和三架坦克車玩具,代表當日以肉身阻擋坦克的北京學生。她指三十年前在電視看見這一幕,一直難以忘記,希望她的擺設可以令更多人了解中共屠殺學生的一幕,「中國人唔應該以坦克車對住中國人,真係好羞恥」。